专家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2050年规模将达5万亿,中国是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2025-10-15 14:29 来源:九派新闻
10月14日,在中国光谷举办的2025东湖论坛上,人形机器人在忙着售卖商品、演奏、跳舞、泡茶,吸引了众多观众目光。论坛上,有专家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万亿,中国将是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陈学东演讲现场。图/通讯员提供
当日下午,在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G100联盟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学东做了一场题为《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挑战》的演讲。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所以现在人形机器人百花齐放,样机层出不穷。”陈学东现场公布了三个数据。根据预测,2035年世界上将会出现1800万台人形机器人;到2050年世界上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万亿,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约占30%,这就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前景。
他指出,目前人形机器人细分赛道上现在和美国叫板的就剩下中国,中美已经是在主导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所以在未来产业发展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后来居上。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广州都有新的特色的人形机器人技术以及相关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025年湖北新春第一会,10款机器人集体亮相,形成楚才机器人。湖北省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力,不完全统计,武汉周边已经形成50余家和人形机器人相关的企业,从整机的研发、核心部件的制造到多模态的大模型,包括训练场地等等,已经形成了非常大的规模。
陈学东认为,尽管人形机器人发展很快,能跳舞、能接受大家随意地交流采访、能够给你去卖东西等等,但让它真正走向实际生活中,能够帮我们真正去做事情,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其中有几个短板,首要的短板是小脑,运动稳定性还不是太强。再就是电池以及发热问题,这也是我们未来要主攻的方向。第二是复杂环境适应性差,智能决策存在盲区。第三是电源利用率不高,支持时间不足。第四是核心部件“卡脖子”供应风险加剧,传感器还是有产业的风险,我们企业家都可以在这里面找到发展主攻的方向。第五是技术泡沫化的问题,这也是我们需要高度警惕的。第六是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很长,从上游、中游到下游,从核心功能部件到整机,个人服务和家庭应用等产业链非常长,当中的问题就很多,挑战更多。
陈学东表示,未来围绕短板,要做的几件事情分别是:一是运控,人形机器人类似的核心底层的东西还是运动控制,我们千万不要被现在各种各样花里胡哨的东西带了节奏,重点还是要传感、智能皮肤提高手足的精准性、稳定性,尤其运动的稳定性,小脑的平衡,重中之重是运动控制和传感融合。二是具身智能与自主学习,实现端到端的控制,基于具身智能,这是知识大模型。三是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电机、减速器、芯片必须国产化替代。四是标准化与生态建设,掌握话语权、主动权核心要务就是如何构建生态、构建标准体系。
关于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发展,他也给出了的几条建议:一是深化产学研协同,因为人形机器人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更不能说它现在就是一个产业的问题,一定要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来加快技术的创新和迭代,所以现在人形机器人发展很快。二是聚焦头部企业培育,打造链主引领格局。链主引领非常重要,围绕链主企业配套的产业模式才能实现。三是围绕链主企业配套,创新产业链协同模式。四是创新政府引导基金运作模式,强化资本赋能作用。五是深耕特色场景,推动规模化应用落地。不要同质化,湖北人形机器人相关产业要强调特色。六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人才引进。七是全方位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