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届中国机械工业创新发展论坛暨2025年鉴工作会在苏州举行
2025-07-15 11:27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2025年7月11日,第4届中国机械工业创新发展论坛暨2025年鉴工作会(以下简称论坛)在苏州开幕,本次论坛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指导,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社承办,苏州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艾科斯幂(苏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山东山大华天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支持。
论坛以“数绿融合,‘双化’协同,推动我国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广邀政产学研用各界精英,就机械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等行业趋势和前沿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共同为机械工业探寻契合时代发展的现代化转型新路径。
顶层设计:“双化”协同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产业与市场研究所所长、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社社长田付新发表致辞,他表示,数字化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将催生智能制造新模式、绿色服务新业态,重塑机械工业的价值链和创新链。同时,数字化和绿色化两大转型,必须协同推进,不可偏废。两者的协同,要求我们在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攻关、产业布局、政策支持等方面,统筹规划,一体推进,形成“1+1>2”的倍增效应。
他指出,在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双碳”目标等重大战略部署,以及机械工业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期的背景下,本次论坛以“数绿融合,‘双化’协同,推动我国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正是要凝聚政、产、学、研四方智慧,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共探机械工业转型升级的破局之道。
苏州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艾科斯幂(苏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雅丹表示,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数字是驱动未来的引擎。当前全球正经历一场以数字化与绿色化为核心的深刻变革。本次论坛提出的“数绿融合,‘双化’协同”主题,不仅精准把握了时代脉搏,更指明了机械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这条路,既需要技术创新的突破,也需要产业生态的协同;既需要顶层设计的引领,也需要每个企业脚踏实地的实践。
行业趋势:解读产业升级方向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原局长罗俊杰发表题为“把握趋势,迎难而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报告,他指出,中国正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不仅是规模扩张,更是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当前处于百年未有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要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形成一批又一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而机械工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原一级巡视员苗长兴发表题为“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演讲,他表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意义重大,智能制造是制造业数字化智能转型的方向,当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由概念普及向规模化推广演进,企业“不愿转”问题初步解决,但大部分企业仍面临转型需求不明确、转型路径不清晰、转型解决方案不成熟等问题,“不会转”成为关键堵点卡点。为此,有关部门实施指南和实施方案,总结各地区、各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实践,提出“分步实施、场景突破、分类推进”的转型路径。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发表题为“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的演讲,她表示,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的关键路径、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强大动力、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应有之义。为促进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更好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她建议,应夯实数字化发展基础,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数字化发展关键能力,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业协同与联动,构建数字化供应链生态体系。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发表题为“机器人新质生产力助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的演讲,他表示,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已具备较大规模,但存在很多“卡脖子”问题,人口老龄化也在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提出要通过新质生产力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在国家战略中扮演关键角色,是重要的生产力。其市场规模巨大,产品应用于工业制造、家庭医疗健康、危险环境等领域。此外,他还指出,发展机器人新质生产力既要加强基础方面的建设,又要从未来发展角度强化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转升级:剖析产业升级路径
专题报告环节,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谢兵兵发表题为“梯度培育智能工厂,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的演讲,他指出,智能制造,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本质是制造,特征是智能,数据是基础,工艺和装备是核心。当前,我国智能制造水平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呈现应用领先、供给先进、支撑有力的特征。此外,他表示,系统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发展,要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梯度培育智能工厂是主要“抓手”。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郭英坤发表题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策略”的演讲,他表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已形成国家、省、市、园区“一盘棋”统筹、“一股绳”发力新格局。目前,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正从试点示范走向规模化推广,从单一的技术改造走向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从易到难、由点到面、长期迭代、多方协同,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工作思路。
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江苏飞力达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佩方发表题为“智慧物流助力制造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实践”的演讲,他表示,制造供应链的发展趋势是精益制造、数字制造、智能制造,要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和跨界融合,提升智慧供应链整体竞争力。此外,他表示,在AI时代,企业要借助人工智能提质增效。
技术前沿:数据平台+AI大模型双轮驱动
在案例分享环节,艾科斯幂(苏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顾世山作题为“机械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及人工智能赋能生产制造”的分享,他介绍到,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转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化,环球做法是进行IT基础建设、信息化系统部署;第二阶段是数字化,环球打造了以基础信息化系统为支撑的企业级的流程自动化集成管理平台,实现了以数据驱动的企业运营管理超级自动化平台;第三阶段是智能化,环球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础上利用生成式AI和数据平台、RPA数字化员工(数字机器人)帮助公司在智改数转中不断赋能创新。此外,艾科斯幂背靠环球集团形成了订单驱动的MOM生产制造模式,利用AI+赋能MOM产品,已形成技术护城河。
红帽软件(北京)有限公司AI首席技术专家赵锡漪就“开源智造与可持续发展——IT可持续发展与智能感知世界的双向赋能”的主题进行案例分享,他介绍到,红帽软件是采用开源开发模式的企业级软件公司,其致力于让开源技术在企业IT环境中(安全、混合云等)变得易于消费,将开源项目转化为企业产品的供应链。此外,红帽软件将采用拓展平台、携手合作伙伴构建IT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等方式推进IT可持续发展。
山东山大华天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专家韩秋毫作“华天软件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案例分享,他介绍到,华天软件深耕优势行业打造服务商品模式,以3D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全面解决方案,产品数据驱动的全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产品高效创新和订单快速交付,驱动企业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发布国内完全自主、基于云架构的三维CAD平台CrownCAD,打造设计协同研发的大平台,商业全域协同助力商业成功。
“鉴”知兴替:年鉴出版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同期,举办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系列工作研讨会(简称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编辑部主任赵敏主持。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产业与市场研究所副所长刘世博作题为“记录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鉴’证中国式现代化征程”的会议报告。他表示,2024年度,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社出版规模巨大,累计出版11本年鉴,其中新拓展2种年鉴。直接供稿作者440人次,加上年鉴编委、特约编辑、特约顾问和出版人员,参与编辑出版的人员近千人,如此庞大规模的出版,是上千人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
他介绍到,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社近年来持续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以视频直播为手段进行行业活动的传播报道,丰富了机工产业、机工工程机械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的原创内容,为行业提供了鲜活的信息资讯,形成“年鉴+视频直播+活动会议+微信+展览会”的全媒体服务平台。此外,利用年鉴的相关资源,结合行业需求,主办行业论坛,服务行业展会。
最后,他表示,在2025年的年鉴工作中,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社将继续秉承“记录新时代,见证新发展”的理念,不断优化年鉴内容,拓展数字媒体应用,加强行业合作,努力为行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为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研讨会上,行业年鉴专家沈剑峰分享了“行业年鉴写作心得”,从应用的角度,对年鉴的定义和行业年鉴的特点、写作要求、常见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以“2020年轴承行业发展综述”为例,对行业年鉴的条目设计、数据运用等方面的编写原则、技巧进行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