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人形机器人东风 上市公司抢滩3D视觉感知领域
2025-03-27 13:53 来源:证券时报
从春晚舞台到全国两会,人形机器人大放异彩,产业生态持续繁荣。随着市场与资本对人形机器人关注的进一步深入,其产业链关键环节成为上市公司争相布局的领域。
其中,传感器作为人形机器人必不可少的部件,需求有望迎来较快增长。当前,上市公司积极布局3D视觉感知领域。近日,光学龙头公司水晶光电拟以3.235亿元现金收购广东埃科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广东埃科思”)95.6%股权,广东埃科思主要从事3D视觉感知产品研发、销售。国内3D视觉感知龙头公司奥比中光春节以来接受156家机构扎堆调研。
3D视觉传感器具有精度高、信息量大、集成度高等多个优势,适用于复杂、精密的识别,更有望成为未来人形机器人的主流视觉方案。机构预计3D视觉传感器的需求将随人形机器人量产而快速放量。但值得注意的是,下游应用场景的规模化落地仍需时间,且由于企业保持高研发投入,行业呈现亏损状态。与此同时,3D视觉感知在技术层面也有多个难点待突破。
水晶光电切入3D视觉业务
光学龙头公司水晶光电近期在3D视觉感知领域的一笔收购,吸引了市场目光。
水晶光电在3月6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拟以3.235亿元收购广东埃科思合计95.6%股权。交易对方包括嘉兴卓进、嘉兴创进等14名合伙企业及个人。
水晶光电表示,公司已确定以AR/VR为公司未来主要的战略方向,3D成像和空间感知领域也是AR/VR布局的重点方向,收购广东埃科思股权将有助于水晶光电的AR/VR业务板块快速发展,对于构建该公司在AR/VR空间感知领域的能力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在协同效应的助力及行业周期下,此番收购预计对水晶光电的业绩将产生积极影响。
收购标的广东埃科思主要从事3D视觉感知产品的技术开发、生产和销售。相关产品的应用领域涵盖金融支付、智能家居、机器人、安防、手机、平板、笔记本、汽车电子、AR/VR等行业。
广东埃科思在成立之初,便是由水晶光电关联方投资成立的,其原股东与水晶光电在股权结构方面存在紧密关联,管理人员团队也高度重叠。
早在2020年,水晶光电曾将3D视觉相关固定资产和技术转让给广东埃科思子公司,本次收购广东埃科思,意味着水晶光电将曾经转出去的项目从关联方处重新购回,此番操作原因何在?
“彼时水晶光电收入主要来源为滤光片,其客户多为模组厂,水晶光电直接孵化3D视觉项目或与客户形成竞争关系。”接近水晶光电的一名投资人士表示。
该投资人士还表示,水晶光电选择在当下时点将3D视觉业务并购回来,或是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水晶光电业务结构变化,滤光片业务占比下降,切入模组业务对核心业务影响减小;二是水晶光电在AR、机器人领域已积累起技术和渠道,具备切入模组业务的条件;三是行业发展时机成熟,AR、机器人领域或在2025~2027年迎来发展窗口,收购广东埃科思可整合其客户群、专利、设备和人员,助力水晶光电快速完成渠道建设,拓展新客户。
多家上市公司“摩拳擦掌”
3D视觉行业是行业集中度较高的赛道之一,主业深耕3D视觉的上市公司较少,因此部分光学领域上市公司通过并购或孵化的形式进入该领域。
近期,光学镜头公司联创电子在互动平台表示,该公司很早就成立了视觉感知团队,3D视觉相关的镜头、影像模组、系统已用于手机、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联创电子是一家专注光学镜头及影像模组、触控显示器件等新型光学光电子产业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产品包括车载镜头及模组、手机镜头及模组、高清广角镜头、各种尺寸的触控显示屏等。
此前在2023年,歌尔股份控股子公司歌尔光学宣布以11.19亿元估值全资收购微纳光学企业驭光科技,交易采用“现金+股权置换”方式。
据了解,驭光科技具备微纳光学元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及检测一体化能力和光机电算系统整合能力,可以面向智能手机、AR眼镜等应用场景提供核心微纳光学器件和三维传感整体解决方案。
奥比中光作为国内3D视觉感知技术龙头企业,长期深耕机器人视觉及AI视觉,自2025年以来已接受7次机构调研,参与其调研的机构达183家。据了解,奥比中光为机器人、3D扫描、生物识别等行业客户及全球开发者提供高性能的3D视觉传感器及机器人与AI视觉感知方案,主要产品包括3D视觉传感器、消费级应用设备和工业级应用设备。
奥比中光也是“杭州六小龙”之一宇树科技的供应商,为宇树机器人提供先进的视觉相机产品。据悉,宇树人形机器人Unitree G1和Unitree G1 EDU的视觉感知方案均采用深度相机与3D激光雷达,奥比中光的3D视觉技术全面适应机器人应用,为宇树人形机器人操作提供精确的视觉数据,同时,公司还为宇树科技提供激光雷达及结构光传感器。
市场有望迅速增长
随着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步伐加快,3D视觉感知行业的需求预计将迎来较快增长。
中金公司在研报中预测,随着成本的降低,未来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将较快增长。2030年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有望达到35万台,2024至2030年的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317%;市场规模也将迅速扩张,203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581亿元,复合增长率259%,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伴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扩大,关键零部件的需求将会大增,行业对供应质量和稳定性要求会更高,产业协同发展成为趋势。
资料显示,3D视觉感知技术为真实重现3D物理世界和各类型机器人“感知—决策—执行”链路中的重要一环。浙商证券指出,机器人视觉承载80%信息获取,目前国内外龙头均采用3D视觉感知技术为人形机器人赋能。
浙商证券预计,人形机器人3D视觉传感器的需求将随人形机器人量产快速放量,潜在市场空间有望从2025年的1.4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91.5亿元,CAGR为132%;且3D视觉行业集中度高,是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竞争格局最优的赛道之一。
何时进入业绩拐点?
尽管3D视觉感知技术展现出巨大的市场空间,但下游应用场景的规模化落地仍需时间。由于企业保持高研发投入,整体行业仍呈现亏损状态。
水晶光电收购的广东埃科思仍处于亏损状态。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广东埃科思营收分别为3655万元、2690万元,净利润分别为亏损6927万元、亏损3744万元。
奥比中光则连续五年亏损,2019~2023年,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亏损5.16亿元、6.15亿元、3.11亿元、2.9亿元、2.76亿元,亏损合计超20亿元。2024年,其归母净利润为亏损5998.77万元,较上年同期净利润亏损2.76亿元大幅收窄。
对于未盈利的原因,奥比中光给出两点解释。第一,该公司3D视觉感知技术相关产品目前仅在部分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收入规模相对较小;第二,为把握行业发展窗口期,抢占未来规模商业化阶段的市场机遇,该公司按照“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进行技术研发储备布局,在人才、技术战略上仍保持着较高水平的投入,导致短期营业毛利规模无法覆盖中长期布局投入需求。
短期营业毛利规模也无法覆盖奥比中光的高水平研发投入。数据显示,2019~2023年,奥比中光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分别为62.06%、110.68%、81.73%、108.86%、83.61%,平均数达89.39%。
在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所长卢瀚宸看来,目前国内大部分3D视觉感知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一方面是由于前期高研发投入与商业化周期的错配,技术的持续快速迭代,倒逼企业需要持续的高研发投入,而下游诸多行业的需求释放周期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会对视觉企业的战略布局和商业化落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直接的结果就是造成较大的盈利压力。
另一方面则是应用场景碎片化与市场教育不充分,以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等为代表的增量市场尚未完全打开,规模化效应尚未真正显现,导致综合成本依然偏高。
与此同时,3D视觉感知在技术层面仍有多个难点尚待突破。卢瀚宸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不足,如光照敏感性与抗干扰能力提升,结构光技术易受强光或暗光环境影响,导致深度信息失真。二是动态场景与遮挡处理,如快速运动物体或复杂遮挡场景下,现有算法难以实时更新三维重建模型。
“此外,在多模态数据融合方面亦存在挑战,如激光雷达、ToF相机、RGB摄像头等不同传感器的数据格式与采样频率差异大,融合时存在时空对齐问题。多传感器融合产生海量数据,端侧算力需求常超过100TOPS,而当前主流芯片难以满足实时处理需求。”卢瀚宸指出。
卢瀚宸坦言,3D视觉感知正经历“技术成熟度曲线”的低谷期,但底层逻辑未变。作为机器人感知占比最大的分支,3D视觉传感未来有望受益于人形机器人市场的扩大而快速放量,具备全栈技术能力的厂商有望穿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