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具身智能系统符合性测试”首轮试评估正式启动
2025-02-19 09:05 来源:CAICT鲸智
具身智能在大模型的带动下引发广泛关注,技术产品加速迭代升级。业界围绕“大模型+”的实现路径持续探索,期望看到强智能(脑)与物理实体(身)的有机融合,推动机器人等物理实体智能化水平的显著升级。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亟需构建统一规范,促进在同一框架下进行具身智能研发和应用,推动产业有序、健康发展。近日,中国信通院正式启动“具身智能系统符合性测试”首轮试评估。评估流程主要包括前期意向沟通和商务确认,中期技术对接、评估实施和报告编制,以及最终专家评审、证书发放和宣传推广等。
评估时间安排评估报名:即日起开始
评估执行:2025年3月至2024年5月底
专家评审:2025年6月初
证书颁发:2025年公开会议(拟)
前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所”)依托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具身智能工作组,联合三十余家单位共同编制了技术规范《AIIA/T 0198-2024具身智能总体架构及技术能力要求》。该技术规范提供了统一的系统能力建设框架,旨在为具身智能系统研发和技术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核心参编单位
标准介绍
(一)适用范围
该技术规范规定了具身智能系统总体架构,包括感知、规划决策、行动和交互等技术能力要求,适用于指导相关机构在系统设计、建设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具身智能系统,并对其技术能力进行评估、验收等工作。
(二)术语定义
具身智能 embod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通过机器人等物理实体与环境交互,能进行环境感知、信息认知、自主决策和采取行动,并能够从经验反馈中实现智能增长和行动自适应的智能系统。
智能体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gent:自动化实体,感知、响应其环境并采取行动以实现其目标。可通过学习或获取知识来提高性能,通常以虚拟系统或软件运行在计算机、网络或其他平台上。[来源:ISO/IEC 22989,3.1.1,有修改]
具身智能体embod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gent:具身智能软件形态的具体实现形式之一,通过加入角色认知、事件记忆、地图环境记忆等内容,实现自主或协助人类完成各类预设目标,可实现自主理解、长期记忆、规划决策,可执行复杂任务。
具身本体embodied entity:具身智能的物理载体,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形式负责在真实世界中进行感知和交互。例如,根据使用用途和场景的不同,具身本体可以有多种形态,包括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无人车、无人机等。
(三)主要内容
具身智能总体架构包括以具身本体为核心的基础层,以具身感知、具身决策规划、具身行动和具身交互四大模块为核心的能力层,云端、边缘服务层和系统配套安全保障;以及技术能力要求,包括具身感知、具身决策规划、具身行动和具身交互四大能力域,涉及11个能力子域、共22项能力项。
基础层:描述了具身智能系统部署应用的底层支持,包括具身本体、操作系统和中间件等系统集成的架构设计。
能力层:描述了具身智能系统关键能力维度,包括具身感知、具身决策规划、具身行动和具身交互四个模块。
服务层:描述了具身智能系统云边端协同的运行模式,通过对计算资源的动态调度和服务协同,保障系统服务过程的运行稳定性,满足不同实时性要求的应用场景。
安全保障:描述了提升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方面的架构设计考量,包括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模型安全和环境防护等。
图 具身智能总体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