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伺”来运转,看施耐德电气如何为上百种工业设备打造效率影响力?

2025-02-10 14:19 来源: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装备制造业作为生产工业母机的战略性产业,不仅是检验工业技术创新的试金石,更是各类机械设备的竞技场。如今,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装备制造业正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施耐德电气一直以来深耕于工业自动化技术创新领域,近年来更是持续加大在中国的研发和本土创新投入。随着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中国中心(IA China Hub)的升级完成以及无锡自动化研发中心的启动,公司为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的工业自动化产品家族日益壮大与丰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近期推出的全新一代Lexium 18系列伺服。

作为由施耐德电气中国本土团队主导研发的首款伺服产品,Lexium 18系列伺服产品既保持了“欧系伺服”在技术和性能方面的传统优势,又具备“亚系伺服”在易用性和灵活性上的长处,能够显著提升装备制造企业在精准可靠和便捷易用方面的体验,助力企业实现高效高质发展。

具体而言,无论是支持EtherCAT总线协议的Lexium 18E总线型伺服驱动器,还是采用脉冲方式的Lexium 18P脉冲型伺服驱动器,搭配BCH18及BEH18系列电机,配置自适应共振抑制、末端振动抑制、动态制动、STO安全功能等功能亮点,助力企业实现更精密高效和稳定可靠的生产。用户可以借助优化的自整定功能,实现精准且便捷的自适应匹配设备调试,从而节约2/3的安装和调试时间。同时,Lexium 18P脉冲型伺服支持内部脚本编程,能够以便捷的方式满足用户更加定制化的功能需求。对于具有批量生产需求的用户,同一机型的伺服参数可以轻松复制到其他机器上,实现更加快捷的“即插即用”。此外,Lexium 18系列伺服采用了Type-C调试接口,在连接笔记本电脑进行调试的同时兼顾供电功能,相较于传统的Mini USB调试接口,减少了用于供电的额外接线,进一步优化了易用性。

目前,施耐德电气Lexium 18系列伺服产品已经通过了来自电子电工、包装、物料加工等多个行业数百家客户的考验,并成功应用于百余种机型设备,助力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关键支撑。

精益求精:满足电子电工行业对高性能的极致追求

从精密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到新能源、新材料产品的制备,电子电工行业的设备更新与升级,对电子、芯片、半导体等战略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随着行业发展,用户对伺服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等性能要求也在持续提高。施耐德电气Lexium 18系列伺服,凭借其高鲁棒性设计、16 bit高精度模拟量输入等卓越性能,正广泛应用于PCB锣机、切片机、模切机等机型设备,为这些设备带来高性能的运动控制表现。其中,

灵活应变:赋能包装行业敏捷响应市场变化

从生产到进入市场,形形色色的消费品和工业品都需要经过包装行业的精心“打造”。随着小批量、多批次的柔性化生产成为行业常态,加之包装环节的高频重复特性,企业对伺服系统的重复定位精度、高低速切换能力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装袋机、枕式包装机、模切机等包装设备,施耐德电气Lexium 18系列脉冲及EtherCAT总线伺服凭借在线自动共振抑制功能,显著降低了共振,提高了系统的稳定带宽,另外18E总线型伺服支持同步控制,进一步助力企业提升柔性生产能力。在具体应用中,

提质增效:助力物料加工行业优化工艺表现

无论是弹簧五金的精细成型制作,还是金属管材的大规模弯曲加工,物料加工企业常常需要根据不同物料工件和加工方式,频繁调整加工设备的工艺参数。因此,企业对伺服系统的设备调试时间、过载能力和响应能力有着较高要求。面对这些挑战,施耐德电气Lexium 18系列伺服凭借智能化的高性能运动控制算法,能够全方位赋能滴塑机、弯管机、激光切割机等物料加工设备的工艺提升。其中,

在积极助力电子电工、包装、物料加工企业提升效率的同时,施耐德电气持续探索Lexium 18系列伺服产品在物流、食品饮料、纺织等更多行业领域的应用潜力,并已成功将其应用于自动码垛机、老化库AGV、移动式装车机、咖啡机豆粉挤压机、缝纫机及绣花机等工业设备,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如今,随着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无论是寻求转型升级的传统产业,还是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企业都在思考如何借助整合了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先进设备,更好地激发新的升级发展动能。施耐德电气Lexium 18系列伺服在各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成功实践,为这一时代命题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优秀范例。

面向未来,施耐德电气将凭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持续致力于打造更多卓越的新质生产力工具。我们将携手各行各业的用户,与时俱进、相互赋能,共同推动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繁荣,为中国新型工业化和全球工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