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霍尼韦尔余锋:技术创新铸就中国炼化行业能源转型引擎

2024-06-04 11:29 来源:霍尼韦尔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中国的能源转型一直是全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与能源转型息息相关的炼化行业既是能源生产行业,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产业之一。在“双碳”目标下,炼化行业面临着更大的约束与挑战,也正在迎接更多的转型机遇。

霍尼韦尔在炼化行业拥有百年深厚的技术沉淀和创新历史,通过一系列创新来助力炼化行业在实现碳减排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效益。霍尼韦尔能源与可持续技术集团旗下UOP张家港一体化生产基地是公司在华重要战略中心之一。该基地顺应能源转型的发展趋势,通过逐步集合创新研发、技术工程和一体化生产各方优势,已经成长为霍尼韦尔在中国服务炼化行业客户的重要战略中心之一。

在张家港一体化生产基地迎来十周年之际,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就公司如何助力炼化行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发表了观点。

“东方服务东方”打造本土创新标杆

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强可持续发展承诺是当今社会所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可持续技术的应用将加速绿色经济转型、推进能源体系变革,促进社会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中国,随着“双碳”目标成为当前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能源转型和低碳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各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趋势。

霍尼韦尔秉持“东方服务东方”的发展理念,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技术工艺和智慧运营模式,帮助中国炼化企业精准发现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以及切实可行的减排方法、技术和改进方案,在保证经济性基础上更好地实现低碳型的工艺,实现多维度的绿色发展。

张家港一体化生产基地是霍尼韦尔UOP全球重要的研发及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之一,承担霍尼韦尔UOP在中国的创新研发、工程设计、项目执行、技术支持与服务。中心引入先进的炼化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研发创新,实现快速成果转化,赋能炼化行业创新发展。

张家港一体化生产基地占地约447亩,是霍尼韦尔在华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也是霍尼韦尔能源与可持续技术集团在华首个催化剂生产基地。从2014年投资建厂,到2023年获评江苏省“绿色工厂”称号,霍尼韦尔UOP张家港一体化生产基地凭借长期以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投入,积极助力本土石油炼化和煤化工行业实现低碳转型,也为当地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霍尼韦尔“东方服务东方”在华发展战略的有力见证。

该一体化生产基地拥有多条行业领先的产品生产线,主要生产脱氢催化剂、重整催化剂和甲醇制烯烃催化剂,产品广泛应用于石化炼化和煤化工行业。其中有两条催化剂生产线荣获“省级示范智能车间”称号,充分满足国内市场对于关键催化剂和吸附剂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此外,霍尼韦尔洞察到智能和互联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也是帮助炼油、石化和化工行业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方式。在原有设备和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应用数字技术来改进工艺、提高资产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霍尼韦尔互联工厂解决方案可以实现运营和生产的端到端优化,帮助炼油、石化和化工行业客户快速找到能够达到效益更大化、低碳更优化的解决方案。

前沿创新技术赋能炼化行业实现新质生产力

霍尼韦尔对全球三分之二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的行业都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能够全面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推进能源与环境转型。在炼化行业中,霍尼韦尔协助行业客户找准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和可行的减排方法与技术,在原料、工艺、排放、运营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业减排的技术方案。借助霍尼韦尔UOP的工艺技术、设备和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企业能从每滴石油、每立方天然气和每吨煤炭中创造更大价值。

长期以来,石脑油裂解工艺一直是制备烯烃的主流路线。然而,石脑油裂解工艺收率低、副产物多、碳排放高。采用乙烷裂解虽然可以改进收率,减少碳排,但是乙烷作为原料却供不应求。面对轻质烯烃需求的不断增长,霍尼韦尔UOP推出石脑油制乙烷/丙烷(NEP)工艺,可将液体原料高效地转化为乙烷和丙烷,将进一步优化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升盈利能力、灵活性和可持续性,更好地应对烯烃行业的新需求和新挑战。

2023年5月,霍尼韦尔与盛虹石化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为其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提供NEP等先进工艺技术,推动智能、低碳、可持续的一体化生产体系建设,助力石化产业升级的全面推进。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采用创新的绿色生产工艺技术,多个装置创下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产量规模记录。

航空业的能源转型也依赖于炼化行业的发展,飞机燃料通常占到运营成本的20%至30%。在提效降碳的趋势下,应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势在必行。与石油基燃料相比,采用霍尼韦尔UOP的技术生产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可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60%到88%的温室气体,帮助航司实现低碳飞行。

早在2016年,霍尼韦尔Ecofining™工艺就率先实现了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商业化生产。为满足市场对可持续航空燃料等可再生燃料迅速增长的需求,霍尼韦尔陆续推出了涵盖一系列原料的解决方案。除了Unicracking™、Ecofining™,霍尼韦尔的可再生燃料产品组合还包括乙醇制可持续航空燃料(ETJ)技术和eFining™,后者可使用绿氢和二氧化碳来制备电子燃料(e-fuels)。

目前,全球已有50多座工厂获得了霍尼韦尔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工艺许可,预计全部投产时总产能将突破50万桶/天。在中国,霍尼韦尔已与浙江嘉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金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展开合作,助其建设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基地,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在中国的应用落地。其中,与嘉澳环保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打造的大型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基地项目选用霍尼韦尔UOP的EcofiningTM工艺技术、催化剂和设备,建成后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采用EcofiningTM工艺技术并率先投入生产的可持续航空燃料装置之一。

作为可持续发展闭环中的重要一环,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据预测,到2050年,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将贡献约14%的二氧化碳减排量。目前,霍尼韦尔已经推出先进溶剂技术、新型薄膜碳捕集技术、改进吸附剂和新工艺设计,通过与跨行业和跨地域的合作应用高效燃烧技术、碳捕集技术,帮助客户在排放及回收方面找到改进空间,全力“挤尽”排放和回收环节的绿色潜能,达到节能减排目标。

在资源回收和再利用领域,霍尼韦尔于2021年将颠覆性的UpCycle塑料回收工艺成功商业化。该技术能大大降低回收制造过程中的碳足迹并实现成百上千次的回收循环利用,促进塑料循环经济发展,有潜力帮助提升全球废塑料回收率至90%。

践行ESG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积极践行ESG理念、推进可持续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企业通往未来的必由之路,也是兼顾绿色发展和长期增长的一把“金钥匙”。霍尼韦尔承诺将于2035年前实现所有业务运营和设施的碳中和目标,持续推动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自2004年起,霍尼韦尔业务运营和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强度已减少90%以上。

在中国,霍尼韦尔同样致力于践行公司可持续发展承诺,并助力中国提出的“双碳”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工厂运营的可持续转型是实现公司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霍尼韦尔目前已有四家工厂获得国家级或省级“绿色工厂”的认证。其中,张家港工厂于去年成功入选由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的2022年绿色工厂名单,彰显了霍尼韦尔在低碳制造、能源管理方面的专业实力,也是霍尼韦尔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承诺的有力证明。

在张家港工厂的建设阶段,霍尼韦尔不仅实现含氮磷工业废水零排放,也推动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自2014年运营以来,张家港工厂对主要产品进行碳足迹认证,建立了多个ISO质量管理体系,共开展了超过20个与生产材料、设备及排放循环利用相关的可持续发展项目,优化工厂生产流程,实现降本增效、节能减耗。

此外,霍尼韦尔发布了多本可持续发展白皮书助力中国实现能源转型。《为可持续航空加油》行业白皮书为应对当前和未来航空业等领域的减碳挑战提供支持,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等一系列成熟解决方案加速落地中国。此前,还发布了《炼化行业低碳发展白皮书》《以绿色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成为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领军企业之一。

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挑战,霍尼韦尔正通过一系列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助力炼化行业在实现碳减排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收益。霍尼韦尔的核心业务契合中国的宏观战略和市场需求。秉持深耕中国、着眼长期发展的理念,霍尼韦尔将进一步深化技术创新与本土合作,推动低碳、高效、安全、健康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赋能中国合作伙伴实现能源转型目标。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