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机器换人,人就失业了?

2021-01-07 11:13 来源:非凡油条

打工人遇见机器换人

近年来,某深圳某大型民企一直在进行机器换人的转型。该企业是中国移动通信基站射频器件、射频结构件研发的领先者,是一家大型上市公司,拥有员工8000多人。

在机器换人过程中,该企业并未主动辞退工人,只是降低了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

然而正因如此,不少员工辞职了。他们辞职的原因,则是因为工作时间短了,他们拿不到加班工资:

“这两年厂里很多工作都用机器啦, 一个人就可以看十几台机器,不需要那么多人手了。机器一天24小时都可以工作,我们的工作就少了,现在基本每天八小时准时下班,没有什么加班工资了,收入就少了,一些同事嫌工资低,就去别的工厂了。”

但员工减少了,该公司的用工成本反倒增加了。

这是因为,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投入运行后,工厂需要与自动化相匹配的工人。这些工人高学历,高技术,有的是直接在大专院校招聘应届毕业生,以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学生为主。还有的是在公司内部选人培训,让工人能够熟悉自动化机器的运转。

学历水平提上来了,为了留住这些人才,钱是要多给的。正如人事部经理所说:

“我们公司最低学历限制是高中或中专毕业,初中生我们已经不招了。现在去学校招的都是大学生,在深圳,最起码得保证他们到手工资5000块吧,不然谁愿意留下来呢?那些自动化专业的大学生,工资更高......工人培训完后,为了留住他们,也得涨工资吧?不然人家学会了技术走了怎么办?”

对该企业来说,机器换人减少了员工数量,主要减少的是低技术员工。但由于高技术员工增加,工资上涨,该公司的用工成本反倒增加了。

所以在讨论机器换人对工人、对企业的影响是,也不能一概而论。有时机器换人减少的是较低技术工人的岗位,有时却能减少高技术工人的工作机会;有时企业能通过机器换人削减人力成本,还有的情况下机器换人却提升了公司的用工成本。

间接削减岗位

中国制造业的机器换人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根据2015-2016年的抽样调查,广东和湖北两省抽样得到的制造业企业中8%使用了机器人,44%使用了自动化设备。

与此同时,两地企业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在下降。2014-2015年间,广东制造业企业的就业人数下降了6.3%,湖北制造业企业的就业人下降了3.3%。

当然,就业人数的下降并不一定是因为机器换人,还有可能是因为产业转移到了其他省区,或是产业流失到了国外。

机器换人能减少多少岗位,在各地可能也有差异。比较夸张的例子,是浙江台州某镇,机器换人让2016年新招聘岗位减少了四成。

机器换人减少岗位,很多时候并不是企业直接裁员,而是企业采用较为间接的办法,如上述深圳企业那样减少加班,来促使员工离职。

有的企业,比如北京某知名啤酒企业,近年来引入了机械手、验酒机等自动化设备,替代了约200多人。由于该企业是国有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替代的工人并没有解聘,而是被安排到了服务岗、卫生、行政、巡察安全等岗位。

还有北京某家具企业,近年来通过自动化改造,生产同等产值只需要过去一半的人工。但由于该企业还处于快速扩张期,被机器替换下来的劳动力全部进入企业的新厂工作,也就没有大规模离职现象出现。

总体来说,企业在机器换人过程中,往往采用两种较为间接的安置被替换的工人方式。一种是内部转岗,把被替代的工人转到其他岗位上。对部分工人而言,换岗位很正常,可以继续做下去。有的甚至是换到新开的工厂,享受到了企业扩张的好处。但也有些工人转岗后,待遇下降了,就会选择主动辞职。

另一种就是上文提到的,仍旧保留工人原生产岗位,但减少工人加班时间,同时减少支付加班费用。加班费少了,工人收入减少,往往会选择主动辞职去寻找下一份工作。工人辞职后,该岗位就不再招人,从而间接地减少了企业的员工数量。

企业往往采用这样的间接而柔性的办法,减少工人对企业的对抗情绪,悄悄地实现机器对工人的替代。只有实在不好办的时候,企业才会选择直接裁员。

支持机器换人的工人

被机器替代的工人,会对机器换人有负面看法吗?

有些机器换人所减少的岗位,是低技术岗位,这些岗位同时还有很多不受欢迎的特点,比如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风险高、重复性强、有毒有害。工人,尤其是年轻工人,受教育水平提高了,就会主动远离这些岗位。这些岗位被机器替代,工人是欢迎的:

“在工厂干太无聊了,每天都是重复同一个动作,也见不到什么人,现在使用机器人来做那些工作挺好的。特别是那些脏活累活,譬如搬运、打包、贴商标、码垛等工作,最好全部用机器人代替。”

另外,国内制造业岗位也有很多,假如工人在一家工厂离职,在其他工厂并不愁找到类似的工作。如果工人不愿意再从事制造业,也可以选择去做点小生意,或从事服务业。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的互联网平台产生,网约车、外卖骑手等新职业兴起,也为工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一些在企业工作时间较长的员工,还巴不得老板把自己炒掉,然后获得一笔补偿费,去做小生意或从事其他工作:

“我在这厂工作十多年了,现在厂里搞‘机器换人’,我巴不得老板把我炒掉,然后每年赔一个月工资给我,这样我拿着几万块钱可以去做别的,回家做点小生意也行,去找别的工作也行……不担心找不到工作,只是找不到工资高的工作。”

经济条件还不错,经济增长还可以预见的年代里,工人们对于换工作、做小买卖的预期还是很正面的。对于机器换人将他们替换掉,也可以抱着较为正面的看法。

考虑到对就业的影响,以及打工人对做小生意的憧憬,那些创造了更多岗位的互联网企业,也比只想着垄断,减少工作岗位的企业,对社会的帮助更大。

而另一边,公司在进行机器换人后,也会对留下的工人进行培训,以适应自动化。留下的工人也会因人数减少、技能强化而涨工资,这部分工人并不会对机器换人不满。某模具企业负责人说:

“我们开展“机器换人”已经两年多了,以前是600个人左右,现在是300人,省了一半的人,这样,公司就有能力去提高留下来人的工资,也会对留下来的工人进行培训,使他们学会与机器相处。”

机器换人损害工人权益

但显然不是所有工人都对机器换人满意。

比如广东某日系汽配企业,通过机器换人,把组装和焊接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了。工人只需要把相应的工件放到机器人对应的工作台上,进行简单的组装,使用夹具进行固定,接下来就由机器人按照设定好的路径完成该部件的焊接作业。

原本要求较高技术的焊工,在改造后就和普工的技术含量一样了。

焊工原本技术含量高,加上工作环境恶劣,每月享有技能津贴和环境津贴共350元。转为普工后,企业本来计划砍掉他们的津贴,焊工就群起抗议。

有一条生产线的焊工通过停工的方式表达不满,但随后整条线的工人遭到解雇。其他大多数焊工则拒绝签字,不断要求工会与管理层协商沟通。最后经过工会长达一年的协调,不再从事焊接作业的津贴降为每月120元,仍然从事焊接作业的焊工待遇不变。

随着组装和焊接的自动化,企业发现,不需要招很多搞技术工人了,只需要招普工就行了,甚至临时工都能胜任。于是正式工招聘大为缩减,企业招的多是派遣工,或者临时需要的学生工、临时工。通过削减正式工,招聘临时工,企业实现了弹性用工,削减了用工成本。该企业的劳工与企业谈判的话语权却被大大削弱了。

另有一家广东家电工厂,在引入自动化机器后,对外宣称自动化流水线的工人在学历、技能培训方面要求更高,劳动待遇也较人工流水线的工人更好。

但实际上,自动化流水线需要的也是普工,甚至由于减少了加班,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普工加班工资还要低一点。该工厂以当地最低工资作为底薪,加班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待遇本来就很差,少了加班工资,肯定会让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普工不满。

另外,在人工流水线上,节奏有一定弹性,前后的工人可以互相帮助。但在自动化流水线上,机器人辅助工必须跟上节奏更快的机器人。

节奏加快了,缺少喘息的余地,工人更疲倦了。一些老工人对此感到不满,尝试过故意破坏纸箱,使之外形不规则,导致机器人无法识别并启动保护装置停止运转。后来管理层警告了老工人,并陆续用新工人替换了老工人,减少了类似破坏。

上面广东的汽配企业和家电工厂的例子,说明机器换人后,部分工人的还是会失业。不仅有人失业,留下的工人话语权也会削弱,甚至会出现正式工被临时工顶替的现象,工人权益遭到了损害。

机器换人,让世界更内卷

从上面的实践例子可以看出,不同企业采用机器换人的办法,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有的成功削减了用人成本,有的却提高了用人成本。不过机器换人确实普遍提高了企业的效率。

我曾思考过制造业对于中国的意义。

一方面它能容纳很多就业,但是年轻人却越来越不愿意进工厂从事制造业。

另一方面制造业确实仍然很重要,哪怕是低端的制造业都有高端服务业无法替代的地方。比如面对疫情这样的灾害,通过国内强大至制造业,就能很快产生出抗击灾害的物资,在危急时刻这些物资很有可能是买不到的,这个时候产能就是生命。

所以机器换人对中国的意义,真的不在于增加多少就业,实际上它是在减少就业的。它的意义是在于提高工业效率,从而减缓制造业向东南亚和南亚等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的过程,把更多制造业留在国内。

与此同时大量工人尤其是年轻工人,不再满足于从事制造业,他们很多时候是乐于看到自己的工作被机器取代的,但前提条件是经济不断增长,还有其他地方的职位能够供他们就业。

这就真的需要经济不断发展,创造出新的职位,能让年轻人就业,至少做到工资用来买机器换人之后的机器生产出的廉价工业品也能生活。

尤其是在今年疫情较为严重的时候,经济受到了挫折,正如在《就业难倒年轻人》里提到的那样,国家也是在采取各种办法大力兜底就业。

以后经济增速会越来越缓慢,GDP恐怕将会不再是单一的评价标准,就业等其他指标也会被综合考虑。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年乃至以后评价创新的标准,恐怕就要带上就业创造能力了。

那些互联网巨头,只想着烧钱抢占市场,垄断消灭小商户,以后恐怕就行不通了。

另外,机器换人后,留下的制造业工人也需要继续教育和培训,以适应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职业教育,尤其是就业后的继续教育,确实是需要关注的重点。以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吸引优质企业,肯定需要众多的高级技术工人。地方政府也需要加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最后,假如中国不进行机器换人,别说东南亚和南亚能让中国制造业流失,就连发达国家推进机器换人也会造成中国的制造业流失,所以机器换人恐怕是必须要做的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要尽量让原有的制造业工人要么升级为适应自动化的高级技术工人,要么为他们转行创造其他就业岗位,这样才能让原有制造业工人不至于失业,被时代抛弃。

中国搞机器换人,终归是走中国人自己的路,让别国人无路可走。

参考文献:

张桂金,张东.“机器换人”对工人工资影响的异质性效应:基于中国的经验[J].学术论坛,2019,42(5):18-25.

邓智平.技术话语与工人的自主性:人机对抗的合法性消解——基于珠三角地区“机器换人”的实证研究[J].学术论坛,2019,42(5):1-8.

许怡,叶欣.技术升级劳动降级?——基于三家“机器换人”工厂的社会学考察[J].社会学研究,2020,(3):23-46.

曹大友,郑梦.机器换人,企业HR准备好了吗?企业管理,2018(9):103-106.

“机器换人”后,一线工人岗位缩水40%-浙江新闻-浙江在线 https://zjnews.zjol.com.cn/zjnews/tznews/201603/t20160301_589672.shtml

CEES研究团队. 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报告(2015-2016)[J]. 宏观质量研究, 2017, 005(002):1-21.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