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走访调查:超六成企业实现正增长,数字化成工厂抗风险必备技能

2020-12-24 16:11 来源:南方都市报 马宁宁

南方都市报走访调研十多个特色产业带上百家企业,发布《2020珠三角工厂信心指数报告》,报告表示,超六成企业实现正增长,数字化成工厂抗风险必备技能。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2月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世界经济将萎缩4.2%,中国将是2020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全年经济增长预计为1.8%。疫情之下,全球经济面临同一场“大考”,中国经济为何能够率先实现V形反转?

从二季度和三季度中国经济所展现的复苏态势来看,效率与质量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驱动轮。南方都市报作为主流官方媒体,自今年3月份以来,我们陆续走访了家电、家居、玩具、服装、美妆、箱包、消杀用品等10多个产业带,调研上百家企业和工厂。

其中在广州番禺南村服装产业园,我们看到厂长们联手淘宝直播机构,用两天时间将展厅改造为直播空间,让工厂价值数千万的备货全部清空;在佛山小家电产业基地,我们看到以代工起家的外贸工厂通过淘宝天猫平台大数据的支持,生产出了紧贴市场需求的爆款产品,在疫情期间实现逆势增长……

南都零售实验室研究团队对产业带的代表企业珠三角制造业工厂展开系统调研,探究疫情背后的应对之策、增长之道,以及如何提升长期抗风险能力。

珠三角工厂现状调研

数字化提升抗风险能力

根据南都实地调研的企业反馈,超六成企业疫情发生以来实现营收增长,其中三成多企业增幅集中在0-10%,21%的企业增幅在10%-30%之间,但同时也有21%的企业出现了30%以上的大幅下滑。由此可见,珠三角工厂整体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调研数据显示,对于3年前启动数字化转型的调研企业,疫情发生以来,八成以上能够保持正增长,甚至一半企业增幅在10%-30%之间;近3年内启动数字化转型的调研企业,七成以上企业能够保持正增长;未启动数字化转型的调研企业,则有六成以上出现了超过30%的大幅下滑。这意味着数字化转型时间越早,企业抗风险能力越强。

从具体的转型措施来看,C2M/大数据指导生产成为驱动增长动力之一。采用了大数据指导生产的调研企业,有七成实现正增长,五成的企业增幅在10%以上,有5%的企业增幅甚至超过了50%,而未采用大数据指导生产的企业,则有46%出现营收下滑。

此外交叉分析结果显示,有数字化计划的调研企业对全年增长更有信心,同时超八成企业选择在未来加大推进数字化转型,具体措施如启动钉钉协同办公软件、借助淘宝大数据指导新品研发、扩大淘宝天猫等线上渠道投入等。

可以看出,数字化已成为珠三角工厂对抗风险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工厂面对充满不确定性未来的一颗定心丸。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翁一也表示,产业带数字化已经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态势,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以往产业带的形成一直依靠的是国家层面产业政策与地方政府的具体落实,而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企业为数字化产业带形成按下加速键。

工厂数字化五大路径

思维创新最关键

工厂将如何开展数字化转型?南都记者走访调研发现,在工厂的数字化转型尝试中,最关键是管理者的思维跟上时代变化,才能带动企业在组织管理、业务模式、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以及数字化运营等方面的创新。

首先在思维创新方面,从厂一代,到厂二代/厂三代的接棒,给珠三角制造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更年轻的面孔,还有更开放的思维方式,由此推动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更新以及产品竞争力的升级。

如在“世界玩具之都”澄海,一批植入互联网基因的90后、95后已经接替父辈们成为玩具行业的“新掌门”。相比于父辈,他们更懂得紧跟时下热点,持续研发新品,并联合天猫等电商平台打造有竞争力的线上爆款。

其次在业务创新方面,全球经济告别高速增长时代,制造业工厂需走出传统业务的舒适圈,从单一依赖出口或内贸转向“内外双循环”、多条腿走路。

从产品创新的角度来看,珠三角工厂正在经历着从跟随市场生产中低端产品到自主研发“网红爆款”,从订单驱动生产到消费驱动生产的转变。

生产线创新方面,工厂在有意识地摒弃价格战、同质竞争,同时运用C2M、个性化/批量定制等数字化手段巩固工厂的核心优势。

此外,数字化运营也是工厂不容忽视的转型重点,具体包括通过直播带货、社群运营、平台经济等数字化的运营手段,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以番禺南村镇服装产业园为例,疫情初期,番禺南村镇服装业出现库存积压。厂长们联手淘宝直播机构,用两天时间将展厅改造为直播空间,通过每天超过6小时的淘宝直播,将工厂上百万件衣服,价值数千万的备货全部清空。随后30天内,南村镇的服装企业“抱团取暖”将产业园改造成近20000平方米“直播间”,工厂直播第一镇正式落地。

转型难点

招聘困境、管理落后成两大挑战

对大型制造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深水区,开始看见成效,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却大多处于探索阶段。南都记者调研发现,珠三角工厂的数字化转型面临以下难点:从企业内部视角来看,主要的难点包括缺钱、缺人,难以承担高风险;从外部视角来看则包含管理者思维固化、业务模式单一、缺乏对消费者的理解、创新能力薄弱等。

其中由于人才招聘难导致的品牌/设计/市场营销等能力缺位是工厂最大的痛点,擅长生产制造的企业,往往在设计、渠道或品牌等方面存在短板,同时地处远郊的工厂对人才的吸引力远远弱于知名品牌企业,由此陷入招人越来越难、短板越来越短的恶性循环。

其次是管理方式落后,南都记者在走访中看到部分60后、70后的珠三角工厂老板存在缺乏创新思维,自我膨胀,人情化管理,对年轻人没有信任感等现象。“电商运营是年轻人的专长,85后之前的人很难学会,但很多工厂老板对年轻人没有信任感,总想找自己信得过的‘熟人’,结果就是一直做不起来”,一名电商从业者曾向南都记者吐槽,电商运营已成为老一代外贸人的心病。

此外,资金紧缺让大量工厂难以承担转型风险,南都记者调研获悉,长期的同质化竞争让工厂处于薄利甚至亏损状态,靠老订单维持生计,没有多余资金投入,害怕“钱砸进去一旦没有回报只能死得更快”。

最后从业务模式的角度来看,工厂面临两大普遍的风险:对单一业务过度依赖,以及缺乏对消费者的理解。在传统大单模式之下,“一个订单养活一家工厂”是外贸出口型企业的常态,然而大客户流失带来的风险也是致命,另一方面调研显示,大量工厂习惯了接单、生产、交付、首款的流程,极少数会对终端消费者及市场趋势展开研究。

多方助力

政企联动加快珠三角产业集群转型

面对以上重重难关,工厂需要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绝非单兵作战,应学会抱团取暖,多方借力。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国家多部委及各省市接连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快推进产业链线上线下一体化,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充分激活消费市场。具体包括:发展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鼓励外贸开拓国内市场、鼓励平台经济赋能传统产业、支持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支持跨界融合及协同创新等。

2020年3月,广州市商务局印发《广州市直播电商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到2022年,构建1批直播电商产业集聚区、扶持10家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头部直播机构、培育100家有影响力的MCN机构、孵化1000个网红品牌。2020年10月,广东省商务厅、广东省工信厅等10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搭建出口产品转内销线上平台,探索拓展内销市场新模式,鼓励支持外贸企业采取网上销售、直播带货、场景体验等拓展内销市场。

另一方面,各大互联网/新经济平台企业同样推出了面向工厂的产业带扶持措施,以阿里巴巴为例,今年以来扎根产业带,推出了一系列的针对性措施。

如2020年4月,阿里巴巴启动帮扶中小企业的“春雷计划”,共推出16项扶助措施,涵盖外贸升级线上突围、助力外贸开拓内销、打造数字化产业带、智慧网络助农兴农、金融支持“再扶一把”五大方面。

其次则是通过产业带直播为中小商家搭起转型“快车道”。淘宝直播数据显示,11月1日至3日,产业带认证主播开播人数和直播场次均翻了3倍,观看人次近6亿人次。此外为了帮助产业带的中、小商家加快“回血”,今年天猫双11加大了“厂货”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在第一波售卖期,平台不仅推出产业带专属流量扶持和过亿的产地津贴,还联合地方政府共同发放定向消费券,广东顺德和浙江义乌两地政府补贴超过了1000万元,拉动消费超过11亿元。

此外,南都记者调研发现,在上述诸多措施中,政企联动对产业带工厂的助力效果最显著。

早在今年7月,佛山南海区政府联动天猫对南海商家提供系列产业带品牌扶持,通过系列线上和线下活动,为商家提供精准的免费流量支持,帮助商家精准找到消费群体,其中产业带直播基地提供直播培训、代播运营等一条龙服务,淘宝天猫派出专业团队,为南海企业提供一对一的入驻和运营帮扶,并通过钉钉、阿里云等数字化工具,为产业带商家提升电商规模化运营能力。

12月,潮安区政府通过平台和产业联合,为潮安推介好货好品,并于“双12”期间发放300万元天猫淘宝消费券。据统计,2019年“双11”、“双12”天猫淘宝潮安区销售额分别为7.5亿元、7.7亿元。

“通过政府助力,加速电商平台与产业带和初创品牌的密切连接,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商品的流通效率,更重要的是加快了新兴初创品牌的孵化研发速度和接受市场检验的速度,这有助于在目前整体外贸产业仍然面临较大挑战的情况下,外贸产业加快适应双循环机制,助力自有品牌扩大影响力和转型升级”,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储殷表示。

趋势观察

数字化重塑工厂价值链 电商平台成为转型抓手

“疫情发生以来,在线下经济生活一度停滞的时候,数字经济表现出了惊人的活力,这让很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识有所提升,但受限于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顺利地走上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从这个角度来看,政策应注重缓解企业生存压力,可以鼓励金融机构对其给予信贷支持,同时配合税收减免政策,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的研发投入等予以一定的税收抵扣政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称,“另一方面要降低数字化转型壁垒,加大对于数字化公共服务和设施的建设,其中以新基建为核心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种种迹象表明数字化正在重塑各个产业的价值链,从品牌端到生产端的企业无一例外。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一方面要熟练运用数字化工具、尽快融入电商等平台经济的生态,同时需把握“双循环”战略之下的国内市场机遇。

天猫数据显示,双11期间,全国产业带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总体成交额同比去年增加13.7倍。广东家装灯饰产业带、浙江杭州服饰产业带、江苏苏州美妆产业带、福建泉州男士产业带,以及江西赣州家具产业带等5省的10个产业带,成交额均超过10亿元,电商平台已成为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不可错失的“船票”。

从广东市场来看,双11期间广东“爆款”产业带包括广州的美妆(超10亿)、女装(超10亿)、母婴用品、个护、男装、箱包、家清产业带,佛山家具(超10亿)产业带,中山灯饰(超10亿)产业带,潮州卫浴产业带,揭阳内衣产业带,澄海玩具产业带,增城牛仔产业带,顺德小家电产业带,东莞手机数码配件、女装产业带,深圳美妆、珠宝饰品、女装、智能安防、电脑、影音数码、生活电器产业带等。

“电商最初是一个信息平台,后面变成了交易平台,但无论怎么演变,电商的两个趋势是不变的:一是服务消费者,让消费者的体验更好,中国电商永远是消费驱动型;二是服务中小企业,把创业门槛不断降低”,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研究员胡麒牧称,这一方面要求商家具备更高的“数字素养”才能跟上电商平台的发展节奏,另一方面也需要电商平台给予更多的资源倾斜中小企业,帮助其展开全链路的数字化转型。

出品:南都商业数据新闻部零售实验室课题组

报告撰写:马宁宁

实地调研:马宁宁 贺蓓 徐冰倩 黄培 汪陈晨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