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低端出口近饱和 高端技术需创新 中国医疗物资制造业产能受考验

2020-06-10 14:13 来源:环球时报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口罩、呼吸机、测温仪等医疗物资成为各国最紧缺的东西。而率先从疫情中“缓过劲”的中国,已然成为全世界医疗物资供应的大后方。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快速增长的产能如何解决?大批新成立的口罩厂如何“退场”?中国医疗物资制造行业能否向高端再迈进一步?这些问题都备受社会关注。

微信截图_20200610141755

 

 

口罩“卖方市场”正在消失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近日透露,中国通过市场化采购方式,已经向19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防疫物资。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也显示,自今年3月1日至5月16日,中国共验放出口防疫物资价值1344亿元人民币。其中,口罩509亿只,防护服2.16亿件,新冠病毒检测试剂1.62亿人份,这些防疫物资主要出口目的地为美国、德国、日本等。

在受疫情需求激发的众多医疗物资产能中,口罩因为需求量大、技术门槛低等缘故,引来了大量企业入局。不仅比亚迪、五菱、格力、报喜鸟、奥康等大型企业纷纷转产口罩、防护服,更有上万家中小型企业参与其中。

天津一家外贸企业的负责人李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今年3月份开始,由于海外对口罩的需求激增,国内形成一波口罩生产线的投资潮,无论是口罩机,还是口罩的主要原材料熔喷布,价格都成倍增长。“但即使成本大增,由于巨大的利润空间,还是有很多人前赴后继地入场”,李军回忆称,那时国外客户的订单也是源源不断,几百万只口罩的合同可能一两天就能够敲定,“确实很赚钱”。

 

 

但最近一段时间,行业内已经明显感受到,口罩的卖方市场地位正在消失。李军表示,“虽然很难说有一个转折点,但无论是熔喷布价格降低,还是海外客户询价的频率减少,都能感受到口罩生意已经在接近尾声”。此外,中国政府在医疗防控物资监管方面的加强已淘汰一些匆匆入局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在4月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防疫物资出口质量监管的公告》,更让缺乏资质的“新玩家”几乎无法出口口罩。

事实上,随着国内防控形势的稳定向好,海外不少地区的疫情也已经度过高峰期,一些提前“入场”的企业也做好“退场”的准备。医疗行业分析师沈成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随着国外疫情得到控制及产能的增加,作为疫情防护物资的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等产品的需求将下降,可能出现产能过剩带来的库存积压等隐患。整体来看,口罩会逐渐变成日常消费品,需求会较之前增加,但与产能增加的幅度相比,还是属于产能过剩。

高端医疗产业仍然“卡脖子”

在这场疫情中,呼吸机也是另一种全球缺口最大的医疗物资。在这样的背景下,呼吸机产能占全球1/5的中国也开始全面增产。

相比口罩产能增长创造的“奇迹”,呼吸机的扩产明显有更多难题需要解决,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部分核心零部件依赖国外进口。湖南一家呼吸机制造商今年以来已出口呼吸机近千台,该公司负责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其公司生产的呼吸机很多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比如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比例阀等核心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国为瑞士、美国等。虽然当前国外对呼吸机的需求很大,但由于国外的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受到疫情影响,上下游产业链复工不同步,呼吸机的生产能力也受限。

沈成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2019年中国市场前十大呼吸机品牌中,本土品牌只有迈瑞医疗、深圳科曼、北京谊安三家,外资呼吸机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80%。在技术上,高端医用呼吸机关键零部件有30%—40%需要从瑞士、美国和日本等国进口。在日前举行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丁列明也提出了《关于抓住机遇加快国产医用呼吸机转型升级和产业布局的建议》。丁列明认为,中国本土呼吸机产业目前存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不高、核心技术风险和产品海外认证壁垒多、短期产能不足和配套产品服务不到位等三大问题。

呼吸机的问题事实上反映了中国中低端医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较高,但高端产品依然依赖进口的境地。沈成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这种公共卫生危机状态下,高端医疗产业具有显著的“卡脖子”效应。复杂的生产工艺、认证、临床试用等因素,都限制了高端医疗器械产能的提升。

国金证券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产医疗器械在少部分细分领域(如冠脉支架、监护仪、生化试剂等)已经大比例完成了进口替代。但在相当多的细分领域,国内企业尚未掌握核心技术,市场份额被进口品牌垄断。总体来说,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以进口品牌为主,进口替代任重道远。

核心技术是最大阻碍

对于中国医疗物资制造企业而言,此次疫情被认为是一次有突破性发展的机遇。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医疗产业应如何向高端转移,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沈成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核心技术依然是中国医疗制造业提升整体水平的最大阻碍,而解决问题的核心还是要继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此外,各级政府也应该加强对相关产业的扶持政策,扶持一批国内医用高端设备龙头企业,提升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综合竞争实力。

作为长期关注国际市场的外贸行业人士,李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海外对于中国制造的高端医疗设备认可度不高,也很少有国内品牌在国外有较高的知名度。李军认为,国际市场对中国高端医疗设备的信任建立在可靠度之上,这要求生产企业必须要严格把控产品质量。

国金证券认为,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近几年取得迅速发展,部分产品已经开始在海外扩大。随着部分头部器械企业在技术和产品上逐步具备较强竞争力,中国医疗器械出口未来将更多依靠中高端品种突破获取市场份额,技术壁垒和产品附加值有望提升。

对于“后疫情时代”的产能问题,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次全球抗疫过程中,中国相关产业做到从平时状态到应急状态的产能转换,而等到未来疫情趋向平稳,相关产能必然会大量闲置。白明表示,如何让应急产能回归到正常产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从政府相关征用与补偿机制入手完善立法体系,确保平时产能与应急产能的转换顺利。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