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现场总线
回帖 发帖
正文

主题:瓜分完国家4700万巨资盛宴后,EPA何去何从?

点击:1634 回复:3

瓜分完国家4700万巨资盛宴后,EPA何去何从?
      EPA(Ethernet for Plant Automation)标准国家批了,863也验收了(不知道有没有应用数量的指标),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也接受了,当然这里不知道耗了多少资金和国家政治资本,好歹总算成为我国第一个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接收和发布的工业自动化标准。
     可是,EPA标准只是一个标准,没有人用的标准;就好象一个人人都习惯了的普通话(Profibus)、广东话(ControlNet)、四川话(DeviceNet)、山东话(Modbus)等,你硬要去创造一个浙大中控话(EPA),遗憾的是,除了创造的几个人外,没有人愿意使用浙大中控话,而且即使创造的几个人,出门办事还不得不使用使用普通话、广东话、四川话和山东话等。
     先从发起单位看看,有领导,这不用说了,还有浙江大学、浙大中控、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重庆邮电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北京华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研究所等单位(这是从网上抄的),遗憾的是,没有一家是最终用户,所以从一开始,这些拿着国家863基金的所谓专家教授高工学者,就不是从用户需要的角度去订立标准,说得难听点,就是闭门造车;再者,我没有找到他们的项目SCHEDULE,所以我也不能确定过程中有没有与多个最终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好了车造完了,开出去溜溜怎么样?
     与其他不同的是,EPA是将以太网直接与仪表连接,也就是说,流量、温度、压力、液位等每个仪表有一个IP地址,通过以太网将数据上传,我的天,工厂现场的干扰那么厉害,所以EPA又煞有其事地说,RJ45电缆应该用屏蔽等等。
     好,来看看案例吧,最近比较得意之作,是在华东制药,总点数100多点,不知道有什么代表意义,也不知道是厂家公开招标还是国家强制实验?现在的系统都趋向于混合控制,如果碰到设备等逻辑控制,不知道EPA有什么方式能解决呢?难道EPA能说服接触器或者热继电器厂家提供一个IP地址,采用EPA规范,我怎么就觉得高低电平是最简单、最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啊。随便一台30W机组的电厂,IO数量2000以上,其中模拟量可能占半,EPA能用得起来吗?想想就1000多个IP地址把人累得。
     记得在2000年左右,ROCKWELL公司曾推过基于以太网的IO RACK,使用ENBT连接IO RACK,后来市场反应效果很差,就彻底放弃了,现在是专注于以太网(管理层)、ControlNet(控制层)、DeviceNet(设备层)。
     作为工厂的机电设备主管,通过以太网(不一定要连网)对现场仪表、电器非实时参数修改、维护,这点会接受的,但是实时数据是无法接受的。除非用量不多的如变频器倒是个例外,但不是主流。以太网用在管理层才是主流。
     ROCKWELL当初只是想通过TCP/IP与 IO RACK 尝试,现在EPA一下子通过TCP/IP与 IO RACK的MODULE的CHANNEL直接连接,NB!!!但是没有市场的。
我敢打赌,EPA国家的资金是打了水漂了。一些公司也在打着EPA旗号在忽悠!
06-12-06 11:48
看起来很有见地的帖子,怎么没有人回复呢?
   一直关注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 年初的时候想做一套基于现场总线技术(想用CAN、FF)的网络测控系统,一个只有十几个测控点的系统, 就是想做个现场总线应用的示范系统, 曾经和沈阳自动化所联系过,但最后还是没有找到系统设计和集成的厂家,结果只能使用传统的集中控制式系统完成了事。可能也是我的预算太低。
   查阅了很多资料,关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内容大都是大同小异,缺少应用细节。感觉现场总线技术发展太乱,国内相关的情况也太少。希望今后能有所改观。
最后修改:2006-12-21 16:09:02
06-12-21 15:58
感觉目的是好的,但出来的东西不好!
07-01-10 09:08
感觉目的也不是好的,不如国外的科研单位目的纯粹。而且系统不是凑出来的
07-01-20 09:33

工控新闻

更多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