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自控设计
回帖
发帖
正文
主题:PID参数整定
点击:2268 回复:27
20楼
编辑
引用
管理
kdrjl
哎呀,闭环控制如果没有理论,没有传递函数的计算,那是瞎调,摸着来,就像摸着石头过河,弯路多多。由理论计算,或者是自学习的实测,把实际的模型建的准确,那直接赋予的PID参数,基本是一步到位的,起码是八九不离十的。
15-07-25 10:25
21楼
编辑
引用
管理
wuhaixin520
你能说说你在实际中做的一个案例吗,你是如何整定的?
15-07-25 11:04
22楼
编辑
引用
管理
kdrjl
实际案例,说起来太罗嗦了。而且PID的整定案例网上也特别的多,教材视频亦如此。
总的原则我前面已经讲了。过去在上世纪的80、90年代,闭环控制更多的是模拟器件和电路,PID就是电阻和电容。大家普遍都是经验法,试着来,为了改参数方便,搞一个并联的转换开关,对不同值电阻和电容器切换,主要是看控制的发展趋势,就像司机开车,转弯时打方向盘,都是凭着感觉走。没有一步到位的。
后来有了数字电路和智能仪器,PID闭环控制可以做自学习和整定功能了,于是,算法就很容易的得以实现。用多了也长见识了。主要是掌握负载的惯性。只要有了这个实际负载的惯性时间,将其植入智能控制器参数里,PID控制基本是不用人为干预的,参数的预设值一步到位成为可能。
这就是一个PID整定的思路,原来注重的是PID的参数设置值,去反复的修改和实验,现在是掌握它的负载惯性时间常数和特性,比如,实际的负载是大惯性负载还是小惯性负载?是过阻尼需求?还是欠阻尼需求?然后去决定系统的时间常数。因为,系统的惯性时间常数,决定了闭环控制的PID参数的关系,教科书里有公式的,这里不再赘述。
具体的描述需要篇幅,我现在没有更多时间来描述。见谅了。
15-07-26 08:26
23楼
编辑
引用
管理
zhmd1232003
理论与实际还是有较大的差异!
15-07-26 09:38
24楼
编辑
引用
管理
kdrjl
不能么讲,过去我也这么认为,理论与实际存在误差,现在明白了。这个误差来自于建模,所以才有了自学习的万法,辨识准确的负载模型。理论公式没有错误。偏差来自于人的估算。
最后修改:
2015/7/27 10:50:05
15-07-27 10:48
25楼
编辑
引用
管理
wuhaixin520
引用
kdrjl
在 2015/7/27 10:48:25 发言
【内容省略】
我认为建模是一件很难得事,建模不准确控制效果就不行,当然,如果在实践中已经摸索出了一个模型的话类似的控制差不多。如果你认为建模容易,那么请教如何快速建模,教教大家伙。
15-07-29 16:34
26楼
编辑
引用
管理
kdrjl
以变频器控制电机转速为例,自学习的过程就是,阶跃给定电机转速,然后记录实际转速到达设定值的时间,再通过理论公式(比如最佳对称计算法)设置PI参数。同时这个过程也可以计算出电机轴系的转动惯量比,并通过惯性参数,设置速调的加速预控功能,类似D运算。等等。
过去做这个实际负载的测试,确实比较难,现在不然,有了计算机的数据采集和记录以及计算处理,上述的自动识别负载参数的方法,很容易实现的。因为都是通过软件编辑来实现。操作起来,就是按键即可。
同理,对于温度控制也是一样的,几乎所有的温控器,都有自学习功能,只要第一次启动,做一下自动优化和辨识,负载模型的测试就完成了。
对于大惯性的负载,一般都会把PID整定成过阻尼系统,即不许超调;反之,对于小惯性系统,一般都将系统整定为欠阻尼系统,允许超调,要的是调节的快速性和灵敏性。
只有纯模拟系统(电阻电容的分立元件组成模拟电路),还会遇到用电位器和波段开关去寻找PID的参数。那就是蒙事了,看发展的调节。
但凡是计算机组成的智能化数字电路的闭环PID系统,建立被控对象的自学习功能是必须的。否则智能化的数字电路与纯模拟电路的区别何在?优势又何在呢?
15-07-29 21:23
27楼
编辑
引用
管理
1543942880
得先学会微积分公式,高等数学,统计学,矩阵,如傅里叶转换等等
最后修改:
2019/9/1 21:27:31
19-09-01 21:25
上一页
上一页
工控新闻
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五星级贯标工作正式启动
魏式放映厅 | 探索魏德米勒175年砥砺与腾飞
研华边缘AI产业应用论坛圆满举办,共绘智能未来新蓝图
华北工控EMB-4148:专为人机界面而设计的EPIC单板
强强联合!太重开辟变频器领域新赛道
《工业5G终端设备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华北工控无风扇嵌入式系统BIS-6920P,助力实现救护车智能控制和远程调度管理
施耐德电气新型电力系统创新中心正式启用,共绘绿色发展新蓝图
更多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