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试对该图作一分析,这同时也是对该书阅读使用的一个示范。
[replyview] http://blog.gkong.com/uploadfile3/2009122111414130.bmp
由其图名可知,该程序所实现的功能是“测试下降时间”。但此处单独看图6-31,难免会有生涩之感;而结合图6-30及书中相关文字说明,稍作分析,就不难理解了。
实际上,图6-31仍是以图6-25为参照的,所以s24是下降状态,s25是等待状态。接下来需要判断的是,d210、d211的作用是什么,以及c10为什么取k150。
再看程序的第1行,[>= k50 d210]——[mov k150 d210],一个k50、一个k150,为什么是这样呢?
其实,根据书中其他示例的情况,二者应当是同为k50或k150;而根据c10的设定值为k150,应当是d210的值不小于k50——可能是笔误吧,这个暂且不管他,知道是不能小于某值就行了。
一下子弄不清楚而又无伤大雅的问题,可以暂时置之不理。到具体应用时,用适当的值代之即可。
程序的运行过程应当是:
① 进入s24状态时,y4接通,机构开始下降,到x5接通时,状态转换到s25;x5外接“下降到位”位置开关。
② 倘若x5外接开关出现错误,到位后未能发出信号,则采用限时保护——当t72接通时,状态转换到s25.
第1行假设了下降时间,不会超过5秒(改k150为k50)。
③ 在x5能正确发出信号时,记录下降时间以备用(27行),并且留有两秒的余量。
第21行,则是记录下降时间作其他用途。
④ 至于c10,从图6-31看,它与d210没有联系,而它的功用也是测量下降时间,因此可以认为是与t72作比较,用以验证用计数器可否正确计时。[/replyview]
(其林 20091221)
----------------------------------------------
此篇文章从博客转发
原文地址: Http://blog.gkong.com/more.asp?id=107722&Name=mqlin
最后修改:2009-12-22 14: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