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跨国收购VS自主研发,美的和格力做机器人谁占优?

2019-05-10 18:03 来源:南方网 沈梦怡 罗湛贤

今天,我们重点讲讲家电双雄转战智能制造的故事。

最近几年,两家巨头都开始重点布局智能制造业务。美的雄心勃勃出手买下四大机器人之一的德国库卡,格力也不断在各种场合展示其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和数控机床。

从现有数据来看,凭借德国库卡的行业地位,美的在该领域遥遥领先。2018年美的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板块收入达256.8亿元,占营收比为9.89%。格力在智能装备领域收入仅31.1亿元,占营收比为1.57%。

但两种不同的发展逻辑,让未来走势格外值得期待。2018年,库卡业务收入全面下滑,税后利润暴跌81.2%。能否加速中国市场的开拓,将决定这场“联姻”的质量。而格力,在自主研发的光环背后,离真正获得市场认可,也同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智能制造市场,如何复制家电领域的成功,对美的和格力都是一大挑战。

“大象”联姻两年,库卡利润暴跌8成

“美的也可以搞自主研发,可以搞机器人团队,但要达到库卡这样的规模、这样强大的开发实力,美的独立自主发展时间会很长,任务很艰巨,时间不等我们。”

2017年1月6日,美的以292亿元、溢价36.2%成功收购德国库卡,持股比例超过94.5%。美的管理层曾用上述一席话表明心迹,坦言收购库卡是美的的最大战略投资,回报周期也许会很漫长,但美的瞄准的是未来。

美的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进一步凸显顺德企业谋求向世界进发的意愿。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如今,真正的挑战开始凸显。

库卡与瑞典ABB、日本发那科(FANUC)、日本安川(YASKAWA)并称为全球机器人顶级“四大家族”,一直被外界视为德国“工业4.0”代表企业。

2018年是双方联姻后的第二个业绩年。但是,被寄予厚望的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业务,却成为美的集团唯一一项营收下滑的业务。

年报数据显示,美的集团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业务(包括库卡等)收入256.78亿元,同比下滑5.03%,在美的营收中的占比从11.23%降至9.89%。

这样的表现与库卡去年业绩出现断崖式下跌有关:2018年库卡订单收入33亿欧元,同比下滑了8.5%;营收32亿欧元,同比下滑6.8%;息税前利润率3%,同比下滑1.3个百分点;税后利润1660万欧元,暴跌81.2%。

库卡公司方面表示,业绩的下滑,一方面是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公司在2018年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了18%,达到了1.52亿欧元(11.45亿元人民币)。

美的集团则称,库卡2018财年业绩放缓,主要归因于自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总体经济增速日趋放缓影响了库卡的两个重要战略市场: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上述行业的销售收入占据库卡总收入的50%以上。另一个因素是中国市场增速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岁尾,库卡原CEO蒂尔·罗伊特(TillReuter)提前离职,也给库卡的命运带来些许不确定。按计划,他的任期原本要到2020年。

据外媒报道,去年10月,库卡宣布下调业绩目标时,招致大股东美的集团的不满,并直接导致原CEO罗伊特的离职。

而在今年3月28日,库卡宣布将在德国总部奥格斯堡裁减350名员工,称裁员是公司成本控制方案的一部分,库卡计划在2021年前实现3亿欧元的成本缩减目标。

中国资本能否推动中国制造崛起?

以投资、收购来吸纳其它优秀企业,这符合美的一贯的运营逻辑。

在智能制造领域,2015年起美的就已经和日本安川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其中一家生产工业机器人,产品100%供应美的,另一家生产护理和康复机器人。

不同于ABB涉足电工电网、发那科涉足数控机床、安川涉足电机和其他工业设备,库卡是机器人四大家族中唯一一家业务集中于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自动化公司。根据库卡公开的数据,其在全球拥有超过4000项的相关专利技术,其中约有150项专利在中、美、日、欧、韩五地通用。

基于此,美的集团意图借助其技术实力,推动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同时取得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入场券。

但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德国政府对于企业机密技术外流的担心,签署并购协议时,美的曾抛出一份有效期7.5年的《投资协议》,内容共5条,都没有涉及技术转让,反而强调尊重库卡品牌和知识产权,订立隔离防范协议,承诺保密其商业机密和客户数据,以维持库卡与其客户及供应商的稳定关系。

联手开拓中国市场,被双方视为破局的第一步。

2018年,美的加快推动库卡中国业务整合,并与库卡在中国成立了三家合资公司,双方股东各持有 50%的股份。

美的方面表示,合资公司的设立,将进一步推动工业机器人、医疗、仓储自动化三大领域的业务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顺应中国市场在智能制造、智能医疗和智能物流、新零售等方面的高速发展需求,开发适合中国客户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自动化业务板块的全面高速增长。

美的集团的智能生产车间,多台机器人运用到空调遥控的生产流水线当中。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美的大本营——顺德,自然也成为布局中重点。

去年3月,美的库卡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也正式落户顺德。项目一期占地约433亩,首期投资约20亿元。南方+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基地已经开始试产,部分厂房工程计划今年6月投产。而按照美的的计划,到 2024 年该基地机器人产能将达到每年7.5万台,加上现有产能,每年在中国的机器人产能总数将达到10万台。

目前,珠三角劳动密集型3C和电子行业逐渐走入发展瓶颈,顺德工厂正是瞄准着这一方面所进行的战略布局。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产研销一体化的产业模式,有望带动整个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和升级。

美的和库卡,能否抓住这一机遇,成为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内最主要的机器人巨头?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2017 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共销售 3.78 万台,销量同比增长 29.8%。随着国内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的兴起,四大家族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必然会满满遭到吞噬。

而如果双方在中国市场的合作能一扫颓势,未来,未来整合之路也将会更加顺利。美的能否以中国资本推动中国制造崛起,我们拭目以待。

格力的倔强

与美的相比,格力选择了一条更为艰苦的道路。

“中国企业正在变得有钱,没有什么是不能收购的,为什么我们还要自己做?技术掌握在别人手上,你做企业就太心酸了。就是不想再心酸,所以才要自主研发。宁可慢三年,也要自主研发,掌握核心科技。”董明珠决心很大。

她曾在多个场合分享过一个故事。2001年,格力向日本企业购买技术,不料遭到拒绝。这也促使格力下决心投入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

2013年,格力开始布局智能装备产业。2015年成立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同年8月又在武汉成立首个智能装备产业园。2016年,格力智能装备产品开始逐步向往推广、销售。

如今,格力智能装备自主研发的产品覆盖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伺服机械手、智能仓储装备、智能检测、大型自动化生产线体等10多个领域,产品规格超过百种,已为家电、汽车、食品、3C数码、建材卫浴等众多行业提供服务

同时,格力自称已成功实现减速机、控制器和电机三大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成为国内同时掌握机器人三大核心部件生产技术的企业。去年5月,格力电器宣布其工业机器人的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技术被专家组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格力智能装备已成功实现减速机、控制器和电机三大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成为国内第一家同时掌握机器人三大核心部件生产技术的企业。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从数据上来看,过去几年来,格力智能装备业务的营收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从2016年的1.61亿元到2017年的 21.26亿元,再到2018年的 31.1亿元。如果单凭这一数据,格力已经可以跻身本土机器人的“两强”行列。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统计,从价值量看,2018 年上半年国产机器人企业销售工业机器人总体市场价值也仅28.9亿元。

但大量的关联交易让这个数据的说服力打了折扣:格力电器2018年报显示,其智能装备业务仅在当年销售给公司董事长董明珠实际控制的银隆系各家公司,营收就达到26亿多元,占据整个业务8成以上的份额。

不过,智能装备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摸索和经验的行业。先从自身工厂的自动化改造进行应用,获取大量的实际应用经验,并不断修正,以自身大型制造业的工厂的平台进行设备的调试磨合,待性能稳定后再推向市场,也符合市场逻辑。

此外,格力目前是否能掌握核心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能否培养出一批本土的优秀科研人员,也关乎其未来发展的底蕴。目前,格力在智能装备领域储备了从研究院到技术人才的全体系资源,研发和技术人员占比达50%以上。

总体而言,相较美的而言,格力智能装备的发展之路虽然缓慢,但前景同样值得期待。特别是对比格力自身在多元化转型之路上的其它尝试,智能装备板块在短短几年内,达到如今的水平,尤其值得鼓励。

 

相关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