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也是很早就开展工业机器人研究并有所成果的国家之一。
遗憾的是我国的机器人研制大基本上是在各个大学或者一些院所进行的。一般来说随便买几个电机,弄两快控制板让个机械手样的东西动一下就算成功研制,这其中不乏有着国家863支持的机器人国产化项目,基本上都是弄点国家的款项,做个样品再束之高阁。没有任何一家成功研制了后再能量产的。(感觉有点象儿戏)!
基本上像样点的大学都研制“成功”过工业机器人。也有很多自动化所研制成功过工业机器人。这其中多关节的机器人的电机,减速齿轮等关键部件完全是依靠进口的。
真正的工业机器人国内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厂家,甚至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有实力的组装厂家。
很多单位尝试过制作工业机器人,但并没有一家形成规模化生产。不知道他们都碰到些什么困难,我个人理解可能是高质量的伺服电机和高精度的减速齿轮暂时不能生产,也许更大的困难在于控制器的制造。真正量产工业机器人的都是工业发达国家,例如德国,瑞典,日本等。令人奇怪的是在关节型工业机器人领域美国虽然是鼻祖。却基本上没有一家有竞争力的像样的厂家。美国的市场基本被Fanuc 和ABB瓜分。美国倒是有不少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开发的公司做得很不错,例如各个方面应用的系统集成,以及给机器人加装视觉和联网等等。
新松自动化所,北京自动化所都研制成功过关节型的工业机器人并有成功的应用。没有继续发展壮大也许是缺少技术实力,或者是缺少国家的资金和科技支持。(日本的工业机器人能得到大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支持)。
国内的机器人应用大部分用在汽车及其汽车配件生产线上。主要用途为焊接(包括弧焊点焊)。喷漆,涂胶,装配,搬运等等。
看一个汽车或者汽配厂家的技术实力,机器人数量和人均拥有机器人数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机器人点焊弧焊拼接形成的车身的牢固强度和美观程度绝对不是手工可以比拟的。
在汽车的配套厂家如动力总成装配,铸造,打磨等等工序上也有不少的工业机器人的身影。
在一个基于成本及环保原因发达国家已经放弃了的产业-CRT显象管工业上,中国也许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机器人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年产近7千万只显象管,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有多,这么多的显像管要用人大概是很难搬过来的:)。中国的CRT显像管厂家大量使用机器人的原因主要是很高的生产节拍,另外相当一部分机器人是和国外的生产线一起搬到国内的。
大多数国人的观念是人能做的就不需要再投资昂贵的而且使用起来也很昂贵的工业机器人。
不过也许这观念就是个凑合着算数的危险的认识。人家的车能卖几拾万一辆而且卖得不错,我们国产的车几万块一辆也乏人问津。也许这就是大量使用机器人和纯粹手共制作的产品的应有的市场表现吧。
欢迎探讨,
QQ50121507
05-03-14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