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笨鳥慢飛”说的脉冲当量的问题;
2、用户根据加工精度的要求,用户首先自主确定一个“脉冲对应于加工位移的多少”,即脉冲当量;
3、用户根据自己确定的脉冲当量,用户再自主确定工件移动的速度;
4、用户依据自己确定的脉冲当量、工件移动的速度,对系统分析,如丝杠螺距、减速比等,用户计算出需要的电机转速;
5、然后才根据电机转速、编码器的周反馈脉冲数、PLC计数器脉冲计数额定频率,计算出电子齿轮比,并设定电子齿轮比;
6、设定电子齿轮比,伺服就会按电子齿轮比的设定值确定出用户需要的伺服电机速度;
7、电子齿轮比=电机速度×编码器解析度 / PLC计数器脉冲计数额定频率!
8、用户确定电机速度后,根据 “电机速度×编码器的解析度”得到反馈脉冲的频率;
9、再根据计算出的编码器的反馈脉冲的频率,与PLC计数器计数脉冲的额定频率的比,得到电子齿轮比,目的是,要让编码器的反馈脉冲频率等于或小于PLC计数器计数脉冲额定频率,保证伺服控制不失败!
10、电子齿轮比=编码器的反馈脉冲的频率/ PLC计数器计数脉冲的额定频率
电子齿轮比=电机速度×编码器的解析度/ PLC计数器计数脉冲的额定频率
11、用户本该根据自己的工艺要求,自主直接在速度环上设置电机速度就可以了;
12、之所以要通过电子齿轮比设定电机速度的缘由,就是伺服工作时,计数器的计数功能要正确,否则伺服控制会失败;
13、简单说就是,用户自主决定的电机速度,不能使编码器的反馈脉冲频率大于PLC计数器计数脉冲额定频率!
14、这就是电子齿轮的物理意义!别的什么都不是!
最后修改:2012/8/28 17:41:58